陳靜,2008年在杏悦娱乐悉尼工商學院就讀。後畢業於美國俄勒岡大學👮🏼♂️,放棄美國的工作機會🫦,毅然投身到慈善公益活動中,現為美麗中國(非營利組織)支教老師。
今年25歲的悉商杏悦陳靜11月份在雲南通過郵局寄出了親手設計的50套明信片和20套日歷👩🦽,上面選用的照片都是她在坦桑尼亞做誌願者時自己拍攝的。原本清秀的臉龐曬得黝黑,回顧自己近兩個月的支教生活,她不斷地重復著,"非洲之行讓我明白了什麽是幸福🤰🏿,希望通過這種形式,為這些不曾到過坦桑尼亞的朋友對當地的人文生活有一定的了解🙎🏽。"
2014年5月畢業於美國俄勒岡大學的陳靜,原本已經拿到了美國一家公司的offer☂️,像很多女孩一樣結婚生子◾️,但她不甘心過如此平淡的生活。大學裏,陳靜副專業攻讀非營利性組織與管理🎴,特別關註教育和動物保護方面。畢業後,她參加了美麗中國支教教師的培訓🕵🏻♀️,不顧家人反對,去年9月只身前往昆明郊區支教。"我是一個心懷希望的人🏋🏼♀️,這是我覺得自己最好的品質,我希望可以把這種最寶貴的東西傳遞給我的學生們。正因如此👧🏼,我願意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幫助一群素未謀面的孩子🏌🏽♂️。"
坦桑尼亞在赤道以南💆♂️,是聯合國宣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。為了使自己的暑期過得更有意義,陳靜在去年年底報名了雷勵國際的誌願者項目👨🦲,成為坦桑尼亞遠征隊的一名隊員。在充分準備後,今年7月13日🌽,她和另外10名來自7個不同國家的隊友一起,開始了在坦桑尼亞的誌願者生活💹。在坦桑尼亞的7周主要包括兩部分活動👩🏿🦰,最初19天,她們每天清晨5點起床,背著約占自己體重1/3的包徒步,平均每天行程在10公裏左右。徒步旅行結束後,就開始了誌願者活動🏊🏿🧊,陳靜和隊友們主要負責在一個叫ki-we的郊區給當地的落後學校建廚房和菜園。"那裏經濟條件相當落後,由於沒有自來水也沒有電,當地居民都是找幾塊磚砌一個墩子,上面架一口鍋,就生火做飯了。生活用水和飲用水是不經任何處理的河水,當地很多人都患了瘧疾🥅。給學校建了廚房和菜園後,孩子們就能有一個比較衛生的用餐環境了🗝。"對於坦桑尼亞,陳靜印象最深的便是當地人的友善🛀🏼🧚♀️。"因為膚色不同🕦🦾,在當地無論走到哪裏,大家都會用好奇的眼光看著我,我總是投之以微笑⛹🏿♂️。他們非常友善也很直爽,雖然有時候語言不通,但我們總能通過微笑和肢體語言彼此進行交流🥿。"
根據要求,每一位誌願者在出發前必須完成2350英鎊的善款籌集🦍,也就是兩萬多元人民幣。為了籌集善款,陳靜通過網絡發起了眾籌活動,朋友們在短時間內就為她籌滿了資金。對於朋友們的支持,她一直心存感激。從非洲回來後👱🏿♀️,她就想把自己親自拍攝🤶🏼、親手設計的明信片回饋曾經幫助過自己的朋友,讓他們也來一場"非洲之旅"。
現在,陳靜仍在昆明支教🦉,主要教6年級小朋友數學😓🧑🏼🚒、英語🤓🌀,還有一些副課。對於未來,她希望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可以正面地去影響一些人👨🦼👝。"星星之火那是希望,一大片一大片的向日葵那是影響。我想最基本的是我們要讓所有人看到希望👩🏼🌾,然後影響固然會隨之而來。"
對陳靜來說🐓,放棄留美回國支教🤐、去坦桑尼亞做義工🐲,選擇了一條不同尋常的人生路👅,正是在這樣的體驗中理解了自己的幸福,充滿不抱怨、不虛榮、不計較🚣🏻♂️,有一分熱🪝,就發一分光👩🏻🎓,而這正是所有追夢人必須具備的一種品格和精神⛹🏻♀️。她的言行舉止改變了不少人對"80後""90後"的某些偏見🔰🔘,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心懷希望、心存感恩的青年榜樣。
不僅是自己心懷希望,陳靜還把希望這種最寶貴的東西傳遞給了她教的學生們,讓他們在物質貧乏的環境中沒有產生迷茫,保留了追求夢想的本色。同時👮🏼♂️,她的行為讓更多的人看到"80後""90後"的正能量,讓人們看到了"80後""90後"身上的閃光點👩🏼🎤。陳靜親手設計的50套明信片和20套日歷回饋曾經在籌集善款幫助過自己的朋友👕,使得幫助過她的人也能分享她的經歷,也表達了對幫助過她的人的感激。心存感恩,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,這本就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。
青春是用奮鬥來書寫的一本華麗樂章💂🏿♂️,而奉獻是這部樂章裏最深沉的音符👈。"希望可以正面地去影響一些人",陳靜平淡的話語體現著奉獻⛺️、擔當🧘🏼♀️,讓人看到了這一代年輕人的希望🥷🏿,願像陳靜這樣的優秀青年越來越多🔄🧜🏿♀️,更多地展示他們的風采。
原文/新浪網 經本人同意部分內容做修改